《住房租赁条例》已于2025年7月由国务院公布,并于2025年9月15日起正式施行。这是我国首部专门规范住房租赁活动的行政法规,旨在解决市场长期存在的痛点,保障租赁双方合法权益,促进住房租赁市场高质量发展。
主要针对问题与意义↓
居住安全
禁止厨房、卫生间、阳台、车库、地下室等非居住空间单独出租用于居住。
打击“隔断房”、“鸽子笼”,保障基本居住尊严和安全。
出租房必须符合建筑、消防、燃气、室内装饰装修等方面的强制性标准和法律法规要求。
从源头上杜绝“甲醛房”、“危房”等安全隐患。
单间租住人数上限和人均最低租住面积应符合设区的市级以上地方政府规定的标准(如北京要求≥5㎡)。
遏制“群租”乱象,提升居住质量。
押金管理
押金的数额、返还时间、扣减情形必须在合同中明确约定。
遏制房东以各种模糊理由(如“卫生费”、“折旧费”)随意克扣押金的行为。
除合同约定情形外,出租人无正当理由不得扣减押金。若合同未约定退还时间,需在退租后3日内返还,否则可能按日计息。
解决“押金退还难”的顽疾,保护租客资金安全。
从事转租经营的住房租赁企业,必须设立住房租赁资金监管账户并向社会公示,通过该账户办理租金和押金的收付。
防范“二房东”或长租公寓企业“长收短付”、“爆雷跑路”的风险,确保资金安全。
合同与备案
出租人和承租人应当使用实名签订住房租赁合同。
减少合同纠纷和欺诈行为。
租赁合同需向所在地房产管理部门备案,且不收取任何费用。若出租人未办理,承租人可以自行办理备案。
备案证明可作为承租人享受积分落户、子女入学等公共服务(租购同权)的重要凭证。
合同期内,无特殊情况,出租人不得随意提高租金。
保障租赁关系的稳定性,避免恶意涨租。
租客权益
出租人不得擅自进入租赁住房(紧急情况如火灾、漏水等除外)。
保护租客的隐私权和居住安宁。
出租人解除合同或要求腾退,应提前通知并留出合理时间,不得采取暴力、威胁、断水断电等非法方式。
防止暴力驱赶,保障租客基本居住需求。
企业与中介
住房租赁企业、经纪机构发布房源信息应真实、准确、完整,图片需与实物一致,不得发布虚假或误导性房源信息。
打击“买家秀与卖家秀不符”的虚假房源陷阱。
经纪机构发布房源前需核对委托人身份、产权信息,并实地查看房源。
确保房源真实性,减少欺诈。
中介及网络平台不得代收、代付租金和押金。
防止中介形成资金池,卷款跑路。
自然人转租住房达到一定规模(如超10套),需注册为企业并接受同等监管。
将大型“二房东”纳入监管,规范市场秩序。
政府监管
设区的市级以上地方政府应建立住房租金监测机制,定期公布不同区域、类型的租金水平信息。
提高市场透明度,引导合理定价,稳定租金预期。
建立住房租赁企业、经纪机构及从业人员信用评价制度,违法违规行为将记入信用记录,纳入全国信用信息共享平台。
通过信用惩戒强化监管效果。
最后祝在外打拼的各位聚聚们,无论暂时在租房还是已经有了自己的房子,都生活安稳,家庭幸福
![]()
![]()
![]()
赞(6)